新闻资讯

涂料人必看的涂料应用常识!

2021-06-15
阅读数:3968

1、底漆刷涂遍数有何标准?

应彻底填平木眼。即通过打磨能得到平整的漆膜效果。


2、底着色工艺中,为什么不使用透明腻子填充木眼?

着色前,使用透明腻子,会使板材着不上色。如果着色后使用透明腻子,由于腻子厚薄不均匀,会影响着色的均匀性。


3、底漆彻底打磨有何标准?

在45°角看无光亮点,呈毛玻璃状。 


4、为什么在涂布面漆之前,底漆要彻底打磨平整?

①增强其附着力;

②面漆有较强的随陷性,如底漆不平,则面漆涂布后,涂膜效果平整度差。


5、为什么在油漆工艺中,更好使用底漆作底层填平?

因为底漆,专以填平为主要目的而进行配方设计,其有极好的填充性和打磨性,并且成本低,而如果用面漆做底层填平、填充效果差,且成本高。


6、底着色涂装工艺应注意哪些事项?

①擦拭颜的布料,尽量选用棉制白色的布。

②擦拭底色时,应顺或逆时针方式将着色剂均匀地涂布于素材表面。在顺木纹方向将多余擦净,整理均匀。

③若素材质量较差时,应用粘度较低的头度底薄刷一遍。

④底着色后,涂地一遍底漆时不能太原,以免颜色发花。


7、为什么PU漆强调主漆、固化剂、稀释剂配套使用?

不同的PU漆,拥有不同的稀释体系,固体含量也不同。如采用不配套的稀释剂或固化剂,则会影响油漆的交联反应,产生硬度不够、不干、成膜开裂等毛病。


8、PU漆在调配时,为什么强调按要求比例配比?

PU漆与固化剂的配比是通过化学反应分子式计算得出的,比例应严格控制。如果加多固化剂,漆膜易脆爆裂。施工时易产生气泡,亚光光泽偏高。如果加少固化剂漆膜硬度不够,耐划性差,慢干甚至不干。


9、实色漆调色为什么不能用色精?

因为实色漆中颜色的成份主要是颜料组成。而色精是染料组成,无遮盖力。如果把色精用在实色漆中调色,色调不明显,且容易产生浮色,在实色漆调色中应用色母。


10、油漆施工时,为什么需要充分搅拌?

油漆是树脂、颜料、溶剂等的混合物。它不是溶液。其间的颜料,亚光漆中的亚光粉等分散在漆液里。因此,通常在贮存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程度下沉,形成平常讲的油漆分层。所以油漆在调配前需充分搅拌。


11、如何看待油漆的耐黄变性?

油漆黄变是油漆的特性,而不是病态。因此,油漆的黄变是相对的不是的。PU漆中,一般耐黄变和耐黄变油漆,通常浅色板材选用耐黄变,深色板材选用一般耐黄变油漆。


12、木材的含水率怎样影响涂饰质量?

未经干燥的木材含有大量水分,在低温、高湿时,木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膨胀,而高温、低湿时,木材中的水分逐渐向外蒸发而收缩,但木材在各方向上的收缩和膨胀率是不同的。纵向最小,径向较大,弦向更大。当周围空气状态变化时,木材含水率也是跟着发生变化,引起木材膨胀或收缩。一般木材的含水率应控制在8—12%为宜。如果含水率超过所控制的含水率时,家具的木质就显得潮湿,涂饰时涂层干燥缓慢,会降低漆膜的附着力,会使挥发型如硝基漆泛白。会使固化干燥型漆类,如PU漆产生气泡,针孔等漆膜缺陷。在气候干燥时,木材所含水份蒸发而收缩,容易产生裂纹,使漆膜表面破坏,因此,做家具的木材一定要经过干燥处理,含水率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。


13、喷涂硝基漆(NC)漆膜为何会泛白,怎样防止泛白?

涂料在成膜后漆膜呈现浑浊或乳白色的现象称为漆膜泛白,也叫发白、变白、白化等。硝基漆喷涂时漆膜发白的原困分析如下:1、硝基漆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溶剂释放性,溶剂在NC漆中挥发至大气中,本来就比在其它漆中容易;2、NC漆配方中多含挥发较快的溶剂;3、如遇高温环境,溶剂挥发更快;4、溶剂快速挥发,吸收了刚喷涂的NC漆膜湿膜的内能,使湿膜表面温度瞬间下降2—3℃,提供了“冷凝”发生的“冷床”;5、高温高湿的环境,使湿膜周围高含量的水蒸汽快速在“冷床”上冷凝成微水珠;6、微水珠与湿膜的不良混溶,产生浑浊或乳白现象,称为“发白”。以上的1、2、3是发白的先决条件,4是中间过程,6是最后结果。发白现象发生之后,有的适当加温(如用灯照)可使泛白消失,恢复如初。有的则怎样也不可逆,永远发白,其原因不详。虽有估计,但不赘述。


14、防止漆膜“发白”可采取如下措施:

①涂装环境的温度以15—25℃为宜,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不大于75%;

②喷涂时要经常检查油水分离器效果,要及时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水份;

③要注意尽量采取较高质量的油漆和天那水;

④采用正确的方法来保持室内的涂装环境合乎要求。室外黄梅阴雨天,却大开门窗“通风”是错的。室外阴雨转睛,湿度下降,但室内却依然会潮湿,几天不干,这是水气易进难出的结果,此时打开门窗,甚至强制通风才是对的。


15、什么叫“湿碰湿”喷涂,在喷涂施工中哪些工序,哪些品种可进行“湿碰湿”喷涂,怎样操作?

“湿碰湿”工艺源于工业烤漆的涂装。由原来之两喷一磨两烤(喷—烤—磨—喷—烤)改为两喷一干。何时“碰”上去更好?关键是让道湿膜的溶剂在当时环境条件下、在适当的层间间隔时间内更大限度地挥发掉,以“碰”上去的第二道漆膜在固化过程中没有针孔、气泡、流挂为准。适宜的层间间隔时间,视天气、底材、漆种、湿膜厚度而异,通常在表干后的一段适宜的时间内。

要想“碰”得好,原则应是“下宜稍薄,上可较厚”。最易“碰”坏的操作是“下层太厚,层间间隔时间不够”。这是要强调的,因为“求变须有节,欲速则不达”。如是“湿碰干”、“干”者一般应轻磨以确保附着力,另应做试验,以防“湿”将“干”咬起。

“湿碰湿”工艺通常应用于PU聚酯底漆、NC硝基底漆的喷涂。PU、NC涂料一次厚喷往往容易产生针孔、气泡、流挂等现象。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先喷涂道(通常一道指喷涂二个十字),当道漆膜达到表干时,对于交联固化型PU类底漆已有了初步的交联反应。而对于挥发型NC类底漆,在道漆膜表干时,漆膜中的大部分溶剂已经挥发掉了。道漆膜开始初步固化,此时再喷涂第二道油漆,由于道漆膜不是完全固化。对于PU类二道漆膜共同参加交联反应,对于NC类二道漆膜互相渗透。无论是PU类或是NC类二道漆膜就会融为一体,不用层间打磨,附着力也很好,就好像是一次喷涂的漆膜一样。

而对于PE漆,其本身的特性是一次厚喷不产生针孔、气泡,因此,PE漆一般不采用“湿碰湿”喷涂工艺,通常PE底漆是一次连续喷涂完成的。

通过以上分析,对“湿碰湿”喷涂工艺,要根据实际情况,灵活掌握应用,才能在质量和经济上获得良好的效果。


16、同一桶亚光清面漆,刚开始使用时,光泽较亮,而越到后来,其光泽度越来越低,直至最后,变成全亚,这是什么原因引起?

要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要弄清楚亚光清面漆组成特点,通常亚光清面漆的组成中除了树脂、溶剂、助剂等基本组成外,还有决定亚光清面漆光泽度的消光粉。消光粉不是溶解在油漆中。而是作为一种微粒分散悬浮在油漆中。充分湿润后的消光粉的比重较其他的成分要大些,因此,亚光清面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后,其中消光粉会慢慢地沉淀,大量的消光粉会积聚在整桶油漆的下部,而且越接近桶底,消光粉积聚的量越多。使用油漆时,若未对整桶油漆进行搅拌,或搅拌了,但不够充分,就会造成造成一桶油漆中,不同部位的油漆消光粉含量不一,或者不同倒出次数的油漆消光粉含量不一。这样就会出现整桶油漆在刚开始使用时,光泽亮些,而愈至底层油漆,其光泽度越来越低的现象。因此在每次自桶中取漆前,一定要将整桶油漆用搅拌棒由底到面充分搅拌均匀,注意在搅拌时,不仅仅只往圆周方向搅动,在往周围方向搅动的同时,搅拌棒要上下抽提,搅拌棒要插至桶底后才往上提,使桶底部分沉淀物与面层油漆充分混合均匀。此时,再将油漆取出使用,按要求的配比进行配漆使用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每次使用油漆性能(包括光泽度、硬度、丰满度、遮盖力)保持一致。

在此强调:亚光漆沉淀是的,不沉是相对的。好的亚光漆允许沉淀,但已经充分搅拌均匀后能用者为佳。如果放置不长时间,消光粉就大量沉于底部结死,成团块状,严重分层,经搅拌后也难以均匀,难以涂饰出合格效果者,绝非上品。


友情链接: 百度
返回顶层
联系我们
请您留言